常見白蟻種類
白蟻的危害是全球性議題,無論是住家、商業空間,甚至是製造業與出口倉儲環境,都可能成為白蟻入侵的目標。根據現有研究,全世界已發現超過三千種白蟻,其中台灣也有數種具代表性的白蟻類型。不過,一般人對白蟻的認識仍相當有限,多半是等到住家發現蟻道或木作中空才驚覺中招,對白蟻族群的習性與破壞力知之甚少。有趣的是,提到「大水蟻」,卻常有人立刻聯想到牠們會在夏季大量出沒、脫翅亂飛,並知道那其實就是白蟻王族的一種,這也成了許多人與白蟻初次接觸的印象起點。
白蟻棲息形式依其活動、築巢場所及巢的構築材料一般區分有三大類:
土棲性白蟻
依土築巢,此類白蟻大多將其主巢建築地下,其活動蟻道延伸遍及地表及廣闊的地下,是單純土棲性白蟻,依形狀分
a.地上巢:
如土壟大白蟻(Macrotermes annandalei)、雲南土白蟻(Odontotermes yunnanensis),此類白蟻築巢方式是將蟻塚建在隆突地表上,有的可高達3公尺。
b.地下巢:
如黑翅土白蟻(台灣土白蟻),黃翅大白蟻(Mastoterme sbarneyi),歪白蟻屬(Capritermes),蟻巢與地表距離深淺不一,常見深者可達1-2公尺。
木棲性白蟻
此類白蟻聚群棲息於木材內,蟻巢依木構築與土壤沒有任何連繫,水分擷取依賴空氣中濕度,是單純木棲性白蟻,如堆砂白蟻屬(Cryptotermes),其活動僅在木材中築孔道,並侵襲乾燥堅實的木材,因而又稱乾木白蟻。乾木白蟻形成巢穴一般不大,通常僅利用木材內啃出的孔道為蟻巢。常見於活動式木料傢俱。
土木棲性白蟻
土木棲性白蟻常在乾木、活木的樹幹中發現,常見於有庭園環境住宅或自然環境土壤中築巢,尤其喜在砍伐樹材未挖樹頭中築巢。利用活樹、乾燥木材或土中木材內部漫延,也可在牆壁內或儲櫃內築巢,如家白蟻屬(Coptotermes)及散白蟻屬(Reculitermes)。這類白蟻蟻巢構築相當依賴水源,故其蟻道伸延都能接到適當的水源,以取得水份。
常見白蟻種類
家白蟻
Coptotermes
蜚蠊目/鼻白蟻科/家白蟻屬
常見種類 台灣家白蟻、格斯特家白蟻
■ 主要特徵
分布最廣、活動範圍最大且破壞力最強的白蟻種類,是台灣都市環境最常見的白蟻危害,分飛季在每年3-6月。家白蟻的外骨骼較薄、容易失水,因此需要依賴高濕度環境來維持體內水分平衡。一般來說最容易辨認家白蟻活動跡象的,就是牠們築的蟻道。這些蟻道通常呈現土黃色或泥土色,常見於牆面邊緣、窗框、地板裂縫、儲藏室、浴室等潮濕不通風處。家白蟻的蟻道細長且延展性強,摸起來會有些濕潤或鬆散,輕輕一刮會掉落泥沙。
■ 棲息環境
家白蟻是土木兩棲性,多築巢於木材與地下之間,偏好生活在潮濕、通風差且陰暗的環境,並以築蟻道的方式通往覓食點,蟻道除了能幫助白蟻躲避天敵,還能遮光並防止水分散失,同時也是白蟻巢穴與食物來源之間的穩定運輸線。
■ 防治家白蟻
在現場勘查時我們會使用中西白蟻偵測器來檢查可能受害的木材,確認白蟻的來源與擴張範圍後方能規劃防治計劃。防治方式主要以鑽孔注射為主,考量現代居家講究裝潢美學,我們在防治施工時會盡可能選擇縫隙邊角的位置鑽孔,並將藥劑直接注入木材內,可使白蟻取食含有藥劑的木材後立即死亡,或透過交哺行為將藥劑傳入蟻巢中心,達到滅絕效果。
土白蟻
Odontotermes
蜚蠊目/白蟻科/土白蟻屬
常見種類 台灣土白蟻(俗稱黑翅土白蟻)
■ 生物特徵
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地區最常見且個體體型最大的一種,分飛季在每年4-7月,有翅生殖型的體長含翅約2.7公分比一塊錢硬幣還大,翅膀交疊時呈現黑褐色。兵蟻型態與家白蟻屬的兵蟻相近,體長約3.5mm。在台灣是重要的農業有害白蟻,專啃植物根基部,包括果樹、經濟林木及觀賞植物等,因常在地下活動,往往等到植物長勢異常才被注意到。與家白蟻的不同之處除了體型以外,蟻道也並非長條狀,而是呈現泥板狀覆蓋於物體表面作為通道,主要危害樹木或與土壤接觸的木材。
■ 棲息環境
主要築巢在土壤裡,巢體通常隱藏在地基下、花圃、草皮、老樹根或建築物鄰近的地面。在特定條件下,台灣土白蟻會搜集植物碎屑帶回巢內培養菌絲作為食物,在適當的濕度與氣候條件下,就會從地面冒出子實體,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雞肉絲菇。
■ 防治土白蟻
土白蟻不容易在地表上有明顯的蹤跡,專業防治人員需透過觀察建築物四周、庭院、牆壁、地板邊緣或是樹木根基部的狀態,來判斷土白蟻的活動範圍。防治主要採用地下灌注的方式,將藥劑注入土白蟻的地下活動層,之後也可是現場情況是否設置地下白蟻餌站用於偵測白蟻的活動,後續應安排保固服務定期回訪追蹤。
堆砂白蟻
Cryptotermes
蜚蠊目/木白蟻科/堆砂白蟻屬
常見種類 截頭堆沙白蟻(俗稱乾木白蟻、大黑白蟻)
■ 生物特徵
台灣常見白蟻中唯一不需要仰賴水源而存活的白蟻,冬天、夏天皆有分飛紀錄。乾木白蟻最大的特徵,就是會直接在木製品或建築木構中築巢取食,於內部挖掘出不規則的隧道。牠們咬下的木屑與排出的糞便,一部分會暫時堆積在隧道內,另一部分則會透過木材表面的小孔排出,形成砂粒狀的小堆物質。這些散落在地板或家具縫隙旁的微小堆砂,就是乾木白蟻為害的重要識別特徵,也因此被俗稱為「堆砂白蟻」。
■ 棲息環境
乾木白蟻主要棲息在乾燥的木材中,牠們不依賴土壤或高濕環境,也不築外露的蟻道,而是直接在木材內部挖掘隧道並築巢。因此常見於木門、木窗框、家具、樓梯踏板等乾燥木結構中。由於活動隱密、不易察覺,往往等到木材結構明顯鬆動、破碎,才發現已遭受嚴重破壞。
■ 防治乾木白蟻
乾木白蟻族群較小,通常會集中在一整塊或相連接的木材當中,防治前我們會使用中西白蟻偵測器來檢查可能受害的木材,確定位置並規劃防治範圍後以鑽孔注射的方式進行防治,少部分無法做鑽孔的位置可以安裝白蟻餌站來進行防治。
散白蟻
Reticulitermes
蜚蠊目/鼻白蟻科/散白蟻屬
常見種類 黃肢散白蟻
■ 生物特徵
散白蟻通常不築大型巢穴,在大自然中會以小群體散居的方式在有樹根或腐木的地下,如果在家中有一處發現散白蟻的蹤跡,很可能整個屋子裡不只有一個蟻巢。該屬中較常見的黃肢散白蟻約在農曆春節前後分飛,算是比較容易在近郊環境或山區發現的種類,有翅生殖型如同齊名有黃色的六肢、身軀為黑褐色,全長約將近1公分。
■ 棲息環境
主要分布於山區或北部低海拔地區,在台中我們服務過的客戶則是有多個案例在大坑附近。雖然在大自然中喜歡散居在樹根或腐木的地下,但發生在居家環境時,入侵家具、裝潢也是有可能的。黃肢散白蟻的蟻道大多貼近根部或腐木周邊,蟻道通常較細較短,作為短距離搜尋食物或轉移地點之用。
■ 防治散白蟻
黃肢散白蟻特別偏好取食木材,較少單獨出現在紙堆或紙箱中。防治時雖然仍以鑽孔注藥為主要方式,但必須留意的是,室內往往不只有一處蟻巢,若僅針對曾發生白蟻婚飛的區域進行處理,容易忽略其他潛藏的蟻害風險,導致防治效果不完全。
在台灣常見的白蟻種類中,台灣家白蟻與黃肢散白蟻主要分布於亞洲地區,尤其在台灣與中國地區廣泛出現。相比之下,像是格斯特家白蟻、截頭堆砂白蟻與台灣家白蟻,則被視為具有跨洲傳播能力的入侵種,在全球多個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都能發現牠們的蹤跡。
近年由中興大學白蟻研究室的調查發現,在台中地區已觀察到台灣家白蟻與格斯特家白蟻自然雜交繁殖的混種後代。而根據美國實驗室的研究,這些雜交白蟻不僅繁殖力更強,產下的後代數量也更多,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顯著提升,使得中部地區面對白蟻擴散與危害的挑戰更加嚴峻。
目前在白蟻防治與建築環境管理上,仍以這五種白蟻為主要對象,因為牠們對木構建築、裝潢與木製設施的破壞風險最高。雖然台灣仍有其他白蟻種類存在,但相對罕見,入侵與破壞的頻率較低,因此通常不列為防治的重點。
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