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之後轉蚊子的傳染病

  1. HOME
  2. 服務介紹
  3. 蚊子之後轉蚊子的傳染病

蚊子之後轉蚊子的傳染病

蚊蟲的危害

蚊科的昆蟲是公共衛生上的重要病媒,也是全世界殺人最多生物。蚊子是多種病原體的中間寄主,台灣常見的蚊蟲傳染病有登革熱、屈公病、黃熱病、日本腦炎、瘧疾等,以及寄生蟲方面的疾病——絲蟲病(心絲蟲)。

另一種搖蚊科的蚊子,羽化成蟲之後就不再進食,頂多喝些露水,但族群數量大時會嚴重干擾人類的活動,甚至造成產品包裝、機具運作的錯誤與故障,實屬於騷擾性的害蟲。

小黑蚊不會傳染疾病,但其量大且重複叮咬的行為,造成人類活動的許多困擾,且近年來族群有逐漸移往都市區的跡象,亦是需要積極防治的害蟲。

 

登革熱

又稱天狗熱或骨痛病,以斑蚊為傳播媒介感染人類的傳染性熱病,病原體為濾過性病毒,病毒有四種血清型。患者有發高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後眼窩痛、發疹、全身發癢等症狀;第二次感染時,患者有可能誘發更嚴重的登革熱出血熱(denguehemorrhagicfever)。埃及斑蚊(Aedesaegypti)與白線斑蚊(Aedesalbopictus)為台灣地區登革熱重要病媒蚊。

 

屈公病

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大部分患病的病人會出現倦怠感、關節痛(特別是手腳的指關節、手腕、腳踝等處),有些人的關節會痛到無法正常活動,並且此症狀會長時間持續。在非洲土著的語言中,指屈公病的「Chikungunya」,就是「身體痛到彎起來」的意思。

 

黃熱病

主要由埃及斑蚊傳播的疾病,人受感染後大部分會在3-4天內痊癒,目前在亞洲地區尚未發現本土病例,但由於亞洲地區亦有埃及斑蚊的活動,所以不能忽視其發生的可能性。

 

日本腦炎

台灣主要傳播的病媒蚊為三斑家蚊及環紋家蚊。受蚊蟲叮咬並感染後約有1%的人會發生急性腦炎,有症狀者致死率約20%至30%,較容易發生在老人及幼童。台灣自1960年起推動疫苗接種,因此大部分的人感染後無明顯症狀(已有抗體),但成人若是居住或工作地在病媒蚊孳生源附近,或是欲前往流行地區旅遊,可請專業醫師評估是否自費接種疫苗加強防護。

 

瘧疾

台灣地區瘧疾流行的瘧蚊主要為矮小瘧蚊(Anophelesminimus),及分布範圍廣大的中華瘧蚊(An.sinensis)。

台灣瘧疾大流行期矮小瘧蚊分布於全島各地。典型的幼蟲孳生的場所山腳地區水邊長草、水質清澈、流速緩慢的溪流、灌溉溝及溝渠中,偶有一些幼蟲可孳生於暫時性的積水或水流緩慢的梯田中,目前幼蟲孳生地已侷限於少數接近山區之小型溪流或灌溉溝內。矮小瘧蚊在台灣嗜吸人血。

台灣中華瘧蚊孳生於全島各地,幼蟲多孳生於陽光充足、水質較污、水溫較暖、面積較廣而靜止的水中。主要孳生場所為稻田、秧田、菱角田、蓮花田及灌溉溝等,中華瘧蚊成蚊偏嗜畜血,兼吸人血。

 

絲蟲病

血絲蟲病(filariasis或稱象皮病)的主要病媒蚊為熱帶家蚊、沼蚊。曾在台灣及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區傳染班氏血絲蟲(Wuchereriabancrofti)。

另一種則是貓狗寵物的大敵心絲蟲病,尤其是狗心絲蟲的發生率高達兩成,平均每5隻狗狗就有1隻會感染,屬於常見的寵物寄生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