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防治
老鼠防治Mouse
地球上的哺乳類動物約有6000種,其中嚙齒類就佔有2000多種。鼠類不但是地球上最龐大的物種,也是相當原始的哺乳類動物,繁殖力強、適應力強,雜食性的牠們幾乎什麼都可以吃。隨著人類生活型態的改變,老鼠的生活環境也開始與人類重疊,數千年來伴隨著人類的生活,其身上所攜帶的各種病原、細菌及寄生蟲,也會對人類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台灣平地常見鼠類如下:
野鼠
1.鬼鼠:台灣最大鼠類。
2.小黃腹鼠:台灣最多鼠類,分布最廣。
3.赤背條鼠:多生長在田間。
4.田鼷鼠:又稱月鼠,Disney卡通Mickey就是牠。
5.緬甸小鼠:原產於東南亞,為1999年確認的入侵品種,目前僅在花蓮縣吉安鄉有出現。
家鼠
與人關係最密切,亦為鼠類傳染病主要病媒。
6.溝鼠:體型大,喜好住在水邊、下水道且能游泳亦名水鼠廣佈城市及鄉下,是城市理分布最廣.數量最多。
7.屋頂鼠:中型鼠,雜食性,據報告可藉一根電線,爬登二十層之高樓。屋頂鼠之名即包括台灣產全部之亞種。
8.家鼷鼠:起源不詳,主要存在於戶內,體型小,常在家裡面跑。
9.鼩鼱:俗稱錢鼠,屬脊椎動物,食蟲目,牙齒構造等條件異於鼠類,故不屬於鼠類,血緣關係近於鼴鼠。
老鼠的生活習性
鼠類生性多疑,易受嚇而驚叫,平時多藏於隱匿處,待夜闌人靜才出來活動,活動時是利用頰鬚及眼上部之長鬚查知周圍環境,喜歡沿著牆壁或物體邊緣而行,常經之處會形成光鮮之鼠跡和留下粒狀糞便。
鼠類因門齒不斷增長,因此須經常囓咬物體磨牙,由囓咬聲及咬痕可以估計出鼠群大小。此外,鼠類一般不愛吃腐敗及發霉的食物。
但老鼠也不完全是晝伏夜出,如果老鼠已經長時間適應了周遭環境,不再認為白天出沒會有危險時,也能在白天出來覓食。
老鼠的危害
傳染疾病
常見鼠害帶來傳染疾病如鼠疫(黑死病)、恙蟲病、萊姆病、鼠型斑疹傷寒、熱漢他病毒感染症、傳染性黃疸病…等
鼠疫
又稱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曾有三次世界大流行,僅歐洲就有半數人因此病死亡,死亡人數超過數千萬人。病原體為鼠疫桿菌,原為蚤類在野生鼠類間傳播的疾病,亦可由帶菌的家鼠、家畜、寵物經跳蚤傳染給人類。按不同感染症狀可分成三類淋巴腺鼠疫、肺鼠疫、敗血性鼠疫。
1.腺鼠疫(淋巴腺鼠疫)
最常見,主要傳染途徑為跳蚤叮咬(尤其是印度鼠蚤),症狀主要是細菌在淋巴結增殖引起腫大。
2.肺鼠疫
可能先得腺鼠疫後,鼠疫桿菌流入病人血液而引起敗血症後,續發形成。也可能通過空氣飛沫途徑感染周圍人群,而造成肺鼠疫的流行。
3.敗血性鼠疫
疫桿菌通過血液感染全身,並發生皮膚出現血斑、高燒不退或面部腫脹等症狀,最後全身長滿黑斑而死亡,從染病到死亡可能不到一天,這也是鼠疫被稱為「黑死病」的主因。
鼠性斑疹傷寒
又稱地方性斑疹傷寒,病原體為傷寒立克次體,主要流行於家鼠之間,印度鼠蚤為由鼠類傳病給人的主要的媒介,不會直接由人傳人。
絛蟲病
跳蚤可為多種絛蟲的中間寄主,如犬絛蟲(Dipylidiumcaninum)是狗、貓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偶而也寄生於人,尤其經常接觸貓狗的兒童。
漢他病毒症候群(Hantavirussyndrome)
一種主要透過齧齒類動物(鼠類)傳播的疾病,並根據臨床症狀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兩種。台灣目前已知的漢他病毒宿主就有嚙齒目的溝鼠(Rattusnorvegicus)、家鼠(R.rattus)、鬼鼠(Bandicotaindica)、黃胸鼠(R.flavipectus)、月鼠(Musmusculus)、小黃腹鼠(R.losea)、赤背條鼠(Apodemusagrarius)及食蟲目的錢鼠(Suncusmurinus)等八種。傳染途徑多元,可經由呼吸道吸入老鼠分泌物之飛沫,或接觸老鼠及老鼠的排泄物,被鼠咬也可能被傳染,不會由人傳人感染。
經濟損失
鼠害造成農作物損失、糧食損害、汙損、囓齒咬斷電腦、電話、電力管線造成電腦、電話、電力中斷進而引起火災損失。
咬傷人畜
老鼠收到驚嚇時也會有攻擊行為,除了擾亂精神安寧,更可能因此造成染疫。
老鼠的防治方法
鼠類防治原則有三:
1.不讓鼠來。
2.不讓鼠吃。
3.不讓鼠住。
一、改善環境衛生
環境首重整理,由於老鼠的入侵主要就是為了覓食,所以老鼠防治應從環境衛生的整頓著手:
1.食品、調味料應妥善儲藏,讓老鼠沒取食機會。
2.廚餘及垃圾桶可加上蓋,減少老鼠在垃圾與廚餘中覓食的機會。
3.不提供鼠類吃、喝、住等機會。
4.倉庫、儲藏室等地區鼠類喜好躲藏,應定期清理清除環境廢棄物及堆積雜物。
5.室外水溝應定期清理及疏通,去除雜草,但在清除前,應先實施鼠類防治,以免鼠隻逃逸躲避他處。
二、防鼠設施
老鼠容易入侵的環境,像是鐵皮加蓋或門縫過大等,還有冷氣管線或排水系統等,應該要詳細調查並改善,減少老鼠的入侵管道。預防老鼠入侵,針對老鼠出入通道施以封閉工程,加強房屋結構。預防勝於治療,營業場所如倉儲、餐廳等防鼠規劃應於裝潢前施做。無法從裝潢上改良的環境,就要採取其他的加強措施,並且定期觀察是否有遭鼠破壞的跡象。
三、捕捉法
利用黏鼠板、捕鼠籠、捕鼠夾…等物理性捕捉防鼠。室內環境通常以安全適當地點佈設黏鼠板為主,使用黏鼠板不僅是輕便、方便外,靈活性也很高,更可固定鼠隻,抓到老鼠即可立即清除,避免臭味長時間在室內環境中循環。
四、藥劑毒殺法
以往一般常用藥劑較多為劇毒性—如磷化鋅(Zincphosphide)優點是鼠類食用後快速死亡,缺點是毒性過高,容易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環境,但凡對環境有所認知者皆不敢使用。目前應用最廣的殺鼠劑為緩效性的第2代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s),緩效而避免老鼠產生忌避拒食,影響防治效果。
五、天敵控制法
利用貓、狗、蛇、鷹等老鼠天敵防治老鼠。
六、超音波驅鼠
因波形易受環境影響,造成成效應不佳,故不推薦。
七、忌避劑噴塗
利用鼠類味覺厭惡的化合物、氣味噴塗,預防鼠類的囓咬。
綜合以上看法,鼠類防治方法不外乎『堵、捕、毒』三種方式,應多方法配合施行,方能長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