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蚤蠅

  1. HOME
  2. 服務介紹
  3. 果蚤蠅

果蚤蠅

 果蠅與蚤蠅常出現在餐飲環境中,對業者來說是令人頭痛的問題。果蚤蠅不僅數量容易迅速增加,還會聚集在食材附近,增加食物被污染的風險。尤其果蠅喜歡發酵物與酸甜味,蚤蠅則偏好腐敗與潮濕環境,兩者的孳生條件在餐飲空間中難以完全避免。牠們的活動不僅影響餐廳衛生,也會讓顧客產生不佳印象,甚至造成投訴。加上果蚤蠅繁殖速度快,一旦出現,若沒有及時且有效的防治措施,便很快就會成群孳生,成為餐飲業者必須持續觀察注意的重要害蟲。

 

果蠅

 果蠅對水果等發酵性植物性物質具有強烈偏好,容易被成熟、腐爛或正在發酵的水果、果皮、蔬菜、果汁、甜酒等氣味所吸引,因此得名「果蠅」。

 果蠅卵約1天就能孵化出幼蟲,在高溫潮濕環境中約 8~10 天即可完成一代繁殖。

 在餐飲業中,果蠅更是難以忽視又容易失控的存在。像現在很流行在霜淇淋機旁放置的珍珠、椰果等配料供顧客選配,其中的糖水就很容易吸引果蠅來訪;醬料區常見白醋、醬油、蘿蔔泥、辣椒醬等開放性調味品,這些調味料也會散發酸味或發酵氣味,也容易吸引果蠅在附近盤旋。再加上顧客在取用時若不慎滴漏殘渣,更會加劇孳生環境的形成。這些因素使得配料區成為果蠅聚集的高風險點,果蠅成群出現在顧客視線範圍內,不僅影響形象,也可能因接觸食材造成污染。

 

蚤蠅

 蚤蠅後肢發達,在起飛前會有跳躍動作,這也是「蚤蠅」名稱的由來。蚤蠅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前胸背板形成一個明顯拱起的弧形結構,這樣的構造讓蚤蠅的頭部看起來像是低垂、縮進身體裡,整體外形自然呈現一種駝背姿態,故也有「駝背蠅」之稱。

 蚤蠅卵約1~2天孵化幼蟲,發育週期則會受到溫度與環境條件影響,在室內環境中通常也能在 10~14 天內發育為成蟲。

 蚤蠅常見於潮濕、陰暗且富含有機質的環境,特別偏好排水孔、水溝、水管內壁等地方。這些地方經常積聚廚餘殘渣油脂發酵的有機物,表面形成一層稱為「生物膜」的黏滑污垢,正是蚤蠅幼蟲理想的取食與生長場所。除了排水系統外,蚤蠅也常出現在地板邊緣積水區老舊廚房牆角、堆放未清理廢棄物的角落等隱密處。由於牠們體型極小,容易藏匿於細縫中,加上繁殖快速,只要環境條件合適,便能在短時間內大量增加族群數量,因此常在未察覺間成為餐飲空間內的困擾來源。

 

 

為什麼要防果蚤蠅?


 防除果蠅與蚤蠅在餐飲場所中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這些體型微小的飛蟲雖不起眼,卻常在顧客不注意時落入餐盤或甜品中,不但造成觀感不佳,也可能污染食物。果蠅與蚤蠅常接觸廚餘桶、排水孔、垃圾堆等高污染區域,牠們的足部與身體可能沾染細菌或其他病原體,一旦落到食材或餐具上,就有可能引發交叉污染,進而影響顧客健康與餐廳信譽。

 

果蚤蠅出沒的時間

 在自然環境中,果蚤蠅皆屬於白天飛行、夜晚休息的物種,因為白天的溫度、氣味與光線條件更利於牠們尋找食物與孳生地。像果蠅具明顯的趨光性,常聚集於窗邊陽光明亮處;蚤蠅則偏好溫暖潮濕、富含有機質的排水溝、排水口邊緣或其他類似環境,白天也較容易活躍出沒。

 不過在室內餐飲空間,人工照明打破了原本的晝夜節律,讓牠們在晚間也持續活動。因此,無論白天或夜晚,只要空間中有食物氣味、濕氣與光源存在,果蚤蠅都有可能出現。這也是為什麼餐飲業者必須落實日常清潔、減少殘渣與潮濕問題,並搭配專業防治手段,才能有效控制牠們的數量。

 

 

果蚤蠅的防治方法


 我們的果蠅與蚤蠅防治經驗指出,解決孳生源是關鍵。防治師會針對餐廳內外環境進行分析,特別注意客席區的自助吧醬料區飲料機這些果蠅容易聚集的區域,以及內場廚房的排水系統防火巷的水溝等蚤蠅易孳生的場所,並依據現場狀況制定調整策略與改善建議。

 針對客席區出現的果蠅問題,主要先以孳生源處理的方式進行防治,從源頭減少果蠅數量為優先。實際上有必要才會規劃適合的位置設置捕蟲燈或小型誘捕裝置,這些設備能24小時持續運作,有效降低果蠅和蚤蠅的數量,減少牠們飛入顧客視線範圍內,提升用餐環境的衛生與舒適度。

 

 

防治案例


 

Top